牛郎織女故事之演變

 

 

 

 

壹、    前言

    牛郎織女故事是在中國流傳的民間故事。在韓國,一到農曆的77號在兒童節目上都會講這個故事。唐代,這個故事傳入韓國,但其內容稍微不同。韓國的牛郎織女的故事如下:

 

傳說織女是天帝之孫女,住在銀河的東邊,她用神奇的絲線織出了隨著季節的不同而變幻顏色的天衣。

銀河的西邊住著一個勤勞的青年,名叫牽牛。天帝看到織女整日孤獨一人,不停地織天衣,他可憐她,就把她嫁給牽牛了。

牽牛和織女結婚後,他們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可是,他們卻因此不再認真工作日出去玩,不認真工作。於是天帝大怒,把他們倆隔著銀河分為兩邊。從此,他們倆只能隔河相望。天帝允許他們夫妻每年農曆77晚上相見一次。每年到了七夕,地上的烏鴉和喜鵲都會飛上天去,搭成了一座鵲橋,讓牛郎、織女渡河相會。

據說每年的七夕,人間的喜鵲就會變少,因為它們都飛上天去搭橋了。而一過了七夕,喜鵲頭上的毛都會掉落,就是因為七夕去搭橋的緣故。又說七夕當天晚上一定會下雨,這是牛郎、織女重逢後喜極而泣的淚水。

   

    牛郎是牽牛流變而來的。韓國的牛郎織女故事缺少神牛的部份。日本也有牛郎織女的故事。其內容與中國的牛郎織女有又相近又不同。由於自然和人文環境的不同,這樣的差別會出現。

    中國的牛郎織女故事經過長期廣泛的流傳而來的。它也受各地自然、人文環境的影響,出現不同內容的故事。隨著時代演變,其內容也更加豐富。在此,筆者將通過古籍文獻看其故事的演變。

 

貳、    萌芽時期

    最早出現「牽牛」、「織女」的名稱在《詩經‧小‧大東》:

 

維天有漢,監亦有光。跂彼織女,終日七襄。
雖則七襄,不成報章。睆彼牽
,不以服箱。[1]

 

    意思是「天上銀河雖廣大,用作鏡子空有光。織女星座三只角,以天七次移位忙。雖然來回移忙,不能織出好花樣。牽牛星兒亮閃閃,不能用來駕車輛。」這是東方諸侯國的臣民諷刺周王室只知搜括財物、奴役人民,雖居高位,卻不能解除東方人民的苦難的詩。[2]在此的「牽牛」和「織女」是指「牽牛星」和「織女星」。只是星座的名稱而已,二者之間無相關。

    關於「牽牛」、「織女」星名的出現,王雅清曰:

 

這種星名的出現,正和社會經濟的發展有關。……織女星的出現,是人們對絲織手工業興盛時期紡織勞動和紡織能手的一種藝術化加工。人間有了專司織帛的女工,天上才會有關與“織女星”的附會。“牽牛星”名稱的由來,也類似於這種情況,牛,屬於較早被人類馴養的動物之一。在農耕社會中,奴隸主擁大量的牛,擁有專司放牧的奴隸。牽牛,便是放牛人的一種職業。他們在外出時便充當為奴隸主牽牛及御牛之職。……在古代社會中,牛在早期農業經濟發展中起著十分重要作用。人類的生產、生活與牛是密不可分的,沒有牛就沒有農耕文明。而牛郎織女故事所反映的生產關係,正是家庭經濟結構中自然經濟的體現。從織女、牽牛名稱的由來可以判定,他們是早期農耕社會中勞動者形象,而他們的男耕女織的生活與生產方式,決定了他們的時代屬於自然經濟時代,也決定了他們對牛的依賴與崇拜。正是源於這種感情基礎,牛才被賦予了神的意義。[3]

 

    王雅清認為牽牛、織女其名稱的出現所反映自然經濟時代,而反映對神牛的崇拜。雖著進入自然經濟時代,人們把天上的星宿也擬人化,而反映其生活。

    東漢班固《西都賦》

 

集乎豫章之宇,臨乎昆明之池。左牽牛而右織女,似雲漢之涯。[4]

 

    漢武帝修昆明池,在其左右立牽牛、織女的石人。池上東邊是牽牛,西邊是織女,兩個石像對峙著,當中好像就是無盡的天河。這很像牛郎織女故事悲傷的結局。在此,牽牛、織女就成了具體的人物。

    到《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才有故事的輪廓。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5]

 

    詩中描述了織女和牽牛隔著銀河相望的情景。「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表現織女的悲苦心情。

    三國時期,文人們的詩賦裡也反應了他們的悲劇。曹植《洛神賦》:

 

「歎匏瓜之無匹兮,詠牽牛之獨處。」唐李善注引曹植《九詠注》曰:「牽牛為夫,織女為婦。織女、牽牛之星,各處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會。」[6]

 

    這是在歷史文獻最早記載牽牛和織女為夫妻。其中描述了原本夫妻的牽牛和織女隔著銀河分開,在 7月7才能一次。其內容牛郎織女故事的結局吻合這裡明顯的指出他們相會的日子是7月七日還有蔡邕《青衣賦》:「悲彼牛女,隔於河維。」,曹丕《燕歌行》:「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皆描述他們隔著銀河相望的情景。

    到漢代,原本星座的牽牛、織女開始成了具體的人物,而漸漸有了故事的輪廓。

 

參、    發展時期

    到了魏晉南北朝,牛郎織女故事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張華《博物志‧雜說下》:

 

舊說云:天河與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來,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飛閣於查上[7],多齎糧,乘槎而去,十餘日中猶觀星月日辰,自後茫茫忽忽亦不覺晝夜。
去十餘日,奄至一處,有城郭狀,屋舍甚嚴。遙望宮中多織婦,見一丈夫牽牛渚次飲之。牽牛人乃驚問曰:『何由至此?』此人具說來意,并問:『此是何處?』,答曰:『君還至蜀都訪嚴君平則知之。』竟不上岸,因還如期,後至蜀,問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牽牛宿。』計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之時。
[8]

 

    《歲時廣記》引六朝梁‧吳均《續齊諧記》:

 

桂陰成武丁有仙道,常在人間。忽謂其弟曰:『七月七日,織女當渡河,諸仙悉還宮;吾向被召,不得停,與爾別矣。』弟問曰:『織女何事渡河?兄當何還?』答曰:『織女暫指牽牛。吾去後三年當還耳。』明旦,失武丁所在。世人至今猶云,七月七日織女嫁牽牛。[9]

 

     二者皆從側面敘述牛郎織女的故事。

    《歲華紀麗》應劭《風俗通義》(佚文)曰:

 

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10]

 

    陳元靚《歲時廣記》引《淮南子》:

 

烏鵲填河成橋而渡織女。[11]

 

    七夕過鵲橋相會的情節出現了。此外,《爾雅翼‧鵲》:

 

涉秋七日,鵲首無故皆髡。相傳已為十日河鼓與織女會於漢東,役烏鵲為梁以渡,故毛皆脫去。[12]

 

    河鼓即牽牛,漢即銀河。這裡描述了搭橋之後那些烏鵲都脫毛的情形。因此,後來出現因為七夕晚上為牛郎織女搭橋,一過了七夕,喜鵲頭上的毛都會掉落的說法。

    《月令廣義》引南朝、梁殷芸的《小說》:

 

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機杼勞役,織成雲錦天衣,容貌不暇整。帝憐其獨處,許嫁河西牽牛郎,嫁後遂廢織紉。天帝怒,責令歸河東,許一年一度相會。[13]

 

    在此,出現整體的故事。其內容與韓國的牛郎織女故事相同,只缺烏鵲橋的部份罷。

    到後世,出現了另外一個說法,《歲時廣記》引《荊楚歲時記》:

 

《荊楚歲時記》嘗見道書云:「牽牛娶織女,借天帝二萬錢下禮。久不還,被驅在營窟中。」[14]

 

    在此,揭露了統治者對人民的壓迫、剝削。就在故事上反映了他們的處境。在韓國的故事裡,也常出現這種的情節。

 

肆、    定型時期

    牛郎織女故事經過長期廣泛的流傳其內容更豐富,而逐漸定型。由於各地自然和人文環境的不同而出現幾種不同的故事。但定型後的基本情節大致上相同。其主要內容是:1)牛郎的父母早,常受哥嫂的虐待。(2)被哥嫂不公平的分家出去,分家後和老牛相依為命地過著寂寞賓窮的生活。(3)顯靈的老牛告訴牛郎仙牛下凡洗澡,叫他把織女的衣服藏起來。(4)被搶走衣服的織女答應了他們的婚事。(5)牛郎織女結婚後,男耕女織,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而生了一對兒女。(6)天帝知道他們的婚事,抓織女回天庭。(7)牛郎披上老牛的皮,帶著一對兒女追去。(8)快追上時,西王母拔下簪子在空中一劃,牛郎和織女之間就出現了一條大河。(9)牛郎和其子女用瓢滔銀河的水,天帝感動而允許他們每年七月七日相會。(10)一到七月七日,喜鵲為他們搭橋。(11)據說一過了七夕,喜鵲頭上的毛都會掉落,就是因為七夕去搭橋的緣故。又說七夕當天晚上一定會下雨,這是牛郎、織女重逢後喜極而泣的淚水。

    受哥嫂的虐待,反映了封建社會對婦女的鄙視。不只在中、韓,連西方的故事裡也出現虐待家人的壞婦女,例如灰姑娘。這所反映對婦女的偏見。顯靈的老牛的幫忙,所反映的是「善有善報」的倫理觀念。還反映了對神牛的崇拜。他們的婚姻生活,反映了農耕社會,男耕女織、共同勞動生活。天帝知道他們的婚事,抓織女回天庭是反映了封建時代傳統的婚姻制度。以前婚姻這件事是由父母來安排的,子女該遵從父母的命。織女是天帝的女兒,怎麼會嫁給貧窮的牛郎呢?在封建婚姻制度下,牛郎織女的悲傷愛情的結果也是必然的。

 

伍、    結論

    最早出現「牽牛」、「織女」的名稱在《詩經‧小‧大東》。在此的「牽牛」和「織女」是指「牽牛星」和「織女星」。只是星座的名稱而已,二者之間沒有任何愛情的情節。到漢代,原本星座的牽牛、織女開始成了具體的人物,而漸漸有了故事的輪廓。牛郎織女故事經過長期廣泛的流傳其內容更豐富,而逐漸定型。由於各地自然和人文環境的不同而出現幾種不同的故事。

    故事裡反應了古代的自然、人文環境。如下:(1牽牛、織女其名稱的出現所反映自然經濟時代。(2顯靈的老牛的幫忙,所反映的是「善有善報」的倫理觀念。還反映了對神牛的崇拜。(3)受哥嫂的虐待,反映了封建社會對婦女的鄙視。(4)他們的婚姻生活,反映了農耕社會,男耕女織、共同勞動生活。(5)天帝抓織女回天庭,反映了封建時代傳統的婚姻制度。(6)牽牛為了結婚借錢,反應了統治者對人民的壓迫、剝削。

    牛郎織女故事是個悲傷的愛情故事。因他們的故事,在中、韓、日都在過七夕,已經變成各國的重要節日之一。最近,在韓國有些人主張以七夕節來代替西方的情人節和白色情人節,而送傳統點心。



[1] 【漢】毛公傳、,鄭玄箋【唐】孔穎達疏《詩經‧小雅‧大東》(台北:藝文印書館2001.12,第14刷)頁440

[2] 程俊英撰《詩經譯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4)頁342~344

[3] 王雅清〈論《牛郎織女》故事主題的演變〉《玉溪師專學報(社科版)》(1994年第5期)頁54

[4] 【梁】蕭統編【唐】李善注〈西都賦〉《文選》(台北:華正,1995)卷一、十七,頁29

[5]〈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文選》卷二十九、五,頁411   

[6] 〈洛神賦〉《昭明文選》卷十九、十四,頁271

[7] 范寧曰:「《藝文類聚》卷八、卷九十四引『查』作『楂』,《事文類聚》前集卷十一引作『槎』。明康當世著《康氏錦襄》卷四云:『張華《博物志》載海上有人每年八月見槎來,不失期,遂齋糧乘之而到天河,奈何作《荊楚歲時記》者遂以為張騫使西城事,乃子美不考,亦曰奉使虛隨八月槎,豈子美亦未見《博物志》也耶?』又宋張伯端《修真十書‧悟真篇》卷二引葉士表曰:『張騫乘槎自黃河逆上,至天河女宿之度。』凡此等處,並皆作『槎』。案槎、楂、查三字,古並通用。」參見【晉】張華撰、范寧校證《博物志校證‧雜說下》(台北:明文書局,1984.7 再版)卷十,頁112 ~ 113

[8]【晉】張華撰、范寧校證《博物志校證‧雜說下》卷十,頁111 

[9] 【宋陳元靚撰【清】陸心源校刻《歲時廣記(二)‧七夕上》(北:新興,1977)卷二十六、一,頁2869

[11] 【宋】陳元靚撰【清】陸心源校刻《歲時廣記(二)‧填河烏》卷二十六、七,頁2881

[12] 【宋】羅願《爾雅翼‧鵲》(台北:藝文印書館,1966)卷13,頁15

[13] 【明】馮應京撰《月令廣義‧七月令》(台南:莊嚴文化,1996)卷二十五,頁5

[14] 【宋】陳元靚撰【清】陸心源校刻《歲時廣記(二)‧借聘錢》卷二十六、三,頁2874

'끄적끄적'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

타이메이표 걱정인형  (0) 2011.07.29
대만 가서 자료 찾기 전 참고 사이트  (0) 2011.05.08
My name is Khan.  (0) 2011.03.28
상해에 첫 눈이 왔어요~  (1) 2010.12.15
상해 우정 박물관 上海邮政博物馆  (1) 2010.12.12
Posted by 알 수 없는 사용자
,

端午節為農曆5月初五,是韓國4大節日[각주:1]之一。端午節本為紀念中國詩人屈原,但流傳到亞洲各國,融入了各國的民族特色,各有獨特的民族習俗。

《三國志‧魏書烏丸鮮卑東夷傳》中記載在三韓5月所過的節日:

 

常以五月下種訖,祭鬼神。群衆歌舞飮酒,晝夜無休。

 

在此,未記載具體的名稱。關於端午節的起源,多見於《三國史記》和《三國遺事》,有記載說農曆5月5日祭始祖神,可見韓國端午節起源於三韓的5月節。

端午節或稱為천중절(天中節)、중오절(重午節)、단양(端陽)、오월절(五月節)、수릿날(戌衣日·水瀨日)等。各地還有獨特的名稱。

 

1. 全羅南道 : 단양수리(端陽水瀨)

2. 慶尚北道 : 며느리날(媳婦日),媳婦回娘家,整年蕩鞦韆玩。

3. 江原道江陵市 : 과부 시집가는 날(寡婦結婚日)

4. 京畿道東豆川 : 미나리 환갑날(芹菜花甲日)

5. 江原道三陟市 : 소 군둘레 끼우는 날(牛穿鼻日)

 

高麗歌謠<動動>中將端午記為“水瀨日”,高麗時代王以祭祖先、作詩、玩端午節遊戲來紀念端午節。

朝鮮時代,一時禁止端午節遊戲,後來設為國家紀念日。

 

端午節活動

1. 단오제(端午祭)

朝鮮時代各郡縣舉行端午祭,其中“江陵端午節”為最有名。在江原道江陵市,舉辦大規模薩滿祭儀、三神祭等一系列結合巫俗、儒道教地祝祭活動“江陵端午祭”,由於保留了大量的原始信仰、民族遺風與傳統文化,2005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

 

2. 창포물에 머리감기(以菖蒲水洗頭髮)

以菖蒲水洗頭髮,不易掉頭髮,頭髮光滑而端午節有洗頭髮的習俗。

 

3. 단오선 선물하기(送扇子)

 

4. 부적 만들어 붙이기(畫符而貼)

 

5. 익모초와 쑥뜯기(採益母草和艾草)

 

6. 그네뛰기(蕩鞦韆)

 

7. 씨름(Ssireum, 韓國傳統摔跤)

 

8. 활쏘기(射箭)

 

9. 택견(Taekgyeon, 跆跟)

跆跟為韓國傳統武術,以腿腳為主,注重利用對方的弱點或借對方之力反擊并使對方摔倒,是一種柔中帶剛的武藝。

 

단오 음식(端午節飲食)

1. 제호탕(醒醐湯)

解渴飲料

 

2. 수리취떡(山牛蒡年糕)

將年糕做成車輪。

 

3. 앵두 화채와 앵두편(櫻桃花菜和櫻桃餅)

 

【圖】신윤복(申潤福)所畫的“단오풍정 (端午風情)”,來自혜원풍속도첩 (蕙園風俗圖帖)中,現藏於首爾간송미술관(澗松美術館)

 

韓國各地有端午節活動。

 

江原道江陵市강릉단오제(江陵端午節) : 2012.6.20-27

한국민속촌(韓國民俗村):2012.6.23-24

首爾 북촌문화센터(北村文化中心):2012.6.24

全州 덕진공원(德津公園):2012.6.23-24

仁川國際機場免稅區內“한국전통문화센터(韓國傳統文化中心)”:2012.6.24

  1. 韓國4大節日為春節、寒食、端午節、中秋節。 [본문으로]
Posted by 알 수 없는 사용자
,

今天發現今年的韓國和中國的端午節是不同天。

韓國的端午節為6月24日,星期天。

 

 

中國的端午節為6月23日,星期六。

 

 

很多中國人以為韓國的農曆同於中國農曆。

‘朔日“為每月的起點(初一日),朔日(月初一日)到下個朔日(下月初一日)有多少天,這月就有多少天。

因兩國所用的子午線(經線)不同,相差1個小時,而兩國的“朔日”不同,就會有差異。

1914年至2099年間,韓國和中國過春節和中秋節不同天共有15次。

Posted by 알 수 없는 사용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