박사 1학년 때, 한창 우리나라의 목간에 관심이 있을 시기 기말 레포트로 제출한 아이. 한국사와 고한국어에 대한 지식 부족으로 안압지 목간 중의 「天寶十載」와 「寶應四年」라는 연호,  김해 봉황동 목간과 인천 계양산성 목간 중 논어 공야장 관련 내용를 언급한 것에 불가하지만 각 자료에서 본 한국 간독의 출토현황을 중국어로 정리해 보았다.

韓國出土簡概況

 

 

摘要:1975420日在尚北道慶州市雁鴨池第一次出土木簡之後,雖然其數量遠不如中國和日本,但在韓國陸續出土簡牘,至今其數量已達到600多支。韓國最早的兩部史書《三國史記》和《三國遺事》皆為後時數據。這些簡牘為同時資料,還可以補充古書的不足。

關鍵字:竹簡;木簡;三國;新羅;高麗

 

一、    前言

 

太田辰夫將文獻分為同時資料和後時資料。同時資料指某種資料的內容和它的外形(即文字)視同一個時期產生的,如甲骨、金石、木簡、作者的手稿等。後時資料,指外形比內容產生得晚的那些資料,即經過轉寫轉刊的資料,如唐人集子的宋刊本。指出應以同時資料為基本資料,以後時資料為旁證。[i]

韓國現存最早的史書為《三國史記》。《三國史記》高麗仁宗23年(1145)史家金富仁宗之命撰的紀傳體正史。《三國史記》記載新羅992年(B.C.57~935)、高句麗705年(B.C.37~668)、百濟678年(B.C.18~ 660)年間的韓國的歷史,全50卷,由新羅本紀(12卷)、高句麗本紀(10卷)、百濟本紀(6卷)、年表(3卷)、雜誌(9卷)、列傳(10卷)六個部分所構成。《三國史記》主要以已失傳的《舊三國史記》和《花郎世記》為依據,同時也參考了日本和中國的歷史典籍包括《魏書》、《三國志》、《晉書》、《舊唐書》、《新唐書》和《資治通鑒》。繼《三國史記》之後第二早的史書為《三國遺事》。《三國遺事》是高麗忠烈王7年(1281)僧侶一然麟角寺所編撰的新羅高句麗百濟三國為對象的史書。《三國遺事》還記載三國史記》所遺漏的壇君朝鮮、伽倻、伊西國等的歷史和佛教傳說、鄉歌等。韓國建國傳說,即壇君傳說首次出現於此書。《三國遺事》共5卷,以下又分為王曆、紀異、興法、塔像、義解、神咒、感通、避隱、孝善九個部分。

《三國史記》和《三國遺事》皆是後時資料。撰寫《三國史記》,已經是935年新羅敬順王投降於高麗之後200百餘年之後的事情。裘錫圭師指出雖然地下出土的古文字資料作為語言研究的對象,確實有一些缺點,例如:資料零碎,有相當多的文字尚未釋出。但地下出土的古文字資料仍有比傳世古書優越的地方:一、古文字資料的年代絕大部分比較明確。二、古書屢經傳抄刊刻,有的經過改寫刪節,除去傳抄的古書之外,古文字資料很少有這種問題,而且傳抄古書通常比傳世的本子近真。三、古文字資料裡有大量的商代後期的甲骨文和西周、春秋時代的金文,可以補古書的不足。四、古文字資料的品種比較雜,往往有在古書中很難看到的內容。[ii]

自從1975420日在慶尚北道慶州市雁鴨池第一次出土木簡之後,雖然其數量遠不如中國和日本,但陸續出土,至今已出土300多支。20071月還成立了韓國木簡學會。木簡為同時資料,還可以補充古書的不足。以下將要介紹目前所出土的韓國木簡。

 

二、    木簡出土概況

 

1931年在平安南道大同郡南串面南井里樂浪東漢墓發掘了幾支木簡。雖然是在韓國最早出土的木簡,但此木簡為東漢官人所作。後來,韓國人記載韓國歷史的木簡就在雁鴨池出土了。以下介紹目前為止所出土的木簡概況。

(一) 慶尚北道慶州市雁鴨池

雁鴨池是新羅統一三國之後文武王14年(674)建的大型人工池。1975420日文化財研究所慶州古蹟發掘調查團發掘了木簡,之後陸續發掘出土了51支木簡。後來整理的過程中木簡的數量增為107支,其中有墨書的有69支。木簡的長度最長為37.5釐米,最短為2釐米,一般923釐米。其寬度最寬為4.5釐米,最窄為0.2釐米,一般0.51.5釐米。大部分的完簡上部兩邊有契口,少數簡下部亦見契口,二面以上的簡挖了一圈。有些簡上部中間穿洞,可能要穿繩子。大部分的簡兩面寫字,有些比較厚的寫三面,圓形的還寫六面。

       

 

雁鴨池木簡是在韓國出土最早的韓國木簡。當時簡泡在水裡,沒處理過簡的狀況下,多數簡難於判讀,經過用紅外線拍攝之後有些字可識。字體一般是隸書,也有草書。

簡上見中國唐朝的年號「天寶十載」和「寶應四年」。「天寶」為唐玄宗的年號,「天寶十載」即景德王11752。「寶應」是肅宗、代宗的年號,其年號使用於7624~7636月,共2年。代宗7637月將年號改為廣德,765年又改為永泰,無「寶應四年」李基東以為當時的唐朝安史之亂和吐蕃入寇長安等混亂中所以7629月和7634月入唐的朝貢使至765年尚未回國。[iii]據《三國史記‧景德王本紀》,景德王在位期間派使者入唐為212月、3年閏2月、52月、61月、144月、152月、178月、219月、224月、244月共10次。筆者以為可能新羅通過景德王21年(7629月的使者得知唐朝將年號改為寶應,22年(7634月去的使者唐代宗7月改為廣德之前回來,而不知其改變。簡文上的「寶應四年」可能24年(765)的使者入唐回來前寫的,「寶應四年」應是景德王24

(二) 全羅北道益山市彌勒寺址

彌勒寺是百濟武王40年(638)建的,現在只留寺址。1980年在此出土了統一新羅時代的木簡2支,2支皆為殘簡。2支皆有字,一支是長17.5釐米、寬2.55釐米不均勻、四面有墨書,一支是長8釐米、寬2.93.2釐米、二面有墨書。

(三) 忠清南道扶餘郡官北里百濟王宮遺址

官北里遺址疑為百濟泗批時代的王宮遺址。19832003年在此出土了12支百濟木簡,其中10支有墨書。這批簡中亦見上部兩邊的契口和上部的洞,其洞非穿中間,有些偏一邊。

(四) 慶尚北道慶州市月城垓字

月城是新羅時代的宮城,因其地形如新月,故名為月城或新月城。垓字是環繞整座挖鑿的,以防外侵。1984年至1985年在月城垓字出土了34支新羅簡,其中有墨書者為29支,有一面、二面、三面、四面、六面墨書簡。

(五) 京畿道河南市二聖山城的貯水池

1990年至2000年在河南二聖山城的貯水池中出土了29支木簡,其中13支有墨書,有一面、二面、三面、四面墨書簡。1986年開始的發掘中出土的文物大部分屬於新羅,而19907月出土的簡文中見干支「戊辰」和新羅官職名「道使」、「村主」,故以二聖山城為新羅城。但2000年出土的簡文中見高句麗官職名「褥薩」,亦出土高句麗的尺,故又疑為高句麗城。

(六) 慶尚南道咸安郡城山山城的貯水池

1992年至2007年在咸安城山山城出土了188支新羅木簡。這批簡多在簡的下部挖契口或傳洞。其木簡主要為荷札類。

 

在此除了木簡之外,還出土了題籤軸,由此可知當時已經用紙。其中一支上寫著「利豆村」,卷在這支題籤軸上的文件可能是「利豆村」的籍帳類的收取臺帳。[iv]


(七) 慶尚北道慶州市皇南洞376番地遺址

1994年在慶州皇南洞遺蹟出土了3片木簡,其中1片難以確定是否木簡。另外2片,其出土地、書體、樹種、規格皆同,而且其內容也有相關,可能是同一支簡。

     

(八) 忠清南道扶餘郡扶餘邑宮南池

宮南池是位於忠清南道扶餘郡扶餘邑東南里的百濟武王時代的別宮池。1995年至2001年在宮南池出土了11支木簡,其中3支有墨書。木簡上記載百濟時代的行政區域名、人名、地名以及開墾水田的事,利於了解當時的社會面貌。

(九) 忠清南道扶餘郡扶餘邑雙北里102番地

1998年在雙北里出土了2支百濟木簡。二支皆二面有墨書,一支是上部殘、18.2釐米長、3.1釐米寬,一支是12.1釐米長、0.8釐米寬,上部兩邊有契口。簡上的字非常模糊,難以判讀。

(十) 慶尚北道慶州市慶州博物館內遺址

1998年擴建慶州博物館時出土了4支統一新羅時代的木簡,其中2支有墨書。

(十一)    慶尚南道金海市鳳凰洞的低濕地

2000年勘查鳳凰洞408番地的新建宅基時,發掘了1支木簡。簡的上下部皆殘缺,是長20.9釐米、寬1.9釐米的四面簡。簡文可與《論語‧公冶長》對讀。

 

簡文

《論語‧公冶長》

1

不欲人之加諸我,吾亦欲无加諸人」。子

子貢曰:「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子曰:「賜也,非爾所及也!」

2

文也。子謂子產:「有君子道四焉:其

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子謂子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3

已□,□□色。舊令尹之政,必以告新

子張問曰:「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舊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

4

違之。何如?」子曰:「清矣。」□:「仁□□?」曰:「未知,

「崔子弒齊君,陳文子有馬十乘,棄而違之,至於他邦,則曰:『猶吾大夫崔子也!』違之,之一邦,則又曰:『猶吾大夫崔子也!』違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1面「我」後少「也」字,第2面「君子」後少「之」字,而根據《論語‧公冶長》第3面可補「之,無慍」,第4面可補「曰」和「矣乎」。此簡用於習書。

(十二)    忠清南道扶餘郡扶餘邑陵山里寺址

2000年至2002年在扶餘陵山里寺址出土了28支百濟簡和4塊削屑。簡有一面、二面、四面墨書。李炳鎬以為通過同時出土的瓦當、西排水溝的排位關係、在沼澤地出土的中國青瓷片,這批木簡在554年之後到6世紀末製作、使用、廢棄。[v]

(十三)    仁川市桂陽山城

2005年在桂陽山城中的集水井出土了113.8釐米長的百濟5面木簡。簡文可與《論語‧公冶長》對讀。

 

簡文

《論語‧公冶長》

1

賤君子

子謂子,「君子哉若人魯無君子者斯焉取斯?」

2

吾斯之未能信。」

子使漆雕開仕。對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說。

3

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

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爲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

4

 

5

子曰吾

子曰:「吾未見剛者。」或對曰:「申棖。」子曰:「棖也欲,焉得剛?」

除了第4面之外,其他面可識一些字。第5面只可識下面的「子曰吾」三字。《論語‧公冶長》中「子曰吾」只見於「子曰:『吾未見剛者。』」中,故筆者疑為與此段有關。

(十四)    慶尚南道昌寧郡火旺山城蓮池

2005年在火旺山城蓮池中出土了7支簡,其中4支有墨書。其中有3支為1組的,其3支簡出土時其中部和下部以鐵質釘子固定。此批簡中最特別的是人形的簡,其前面畫人形,而且此簡出土時其人形的頭頂和身體3處插著釘子。其後面的簡文中見「龍王」、「滇」,「龍王」一詞與水有關,而此蓮池或名為龍池박성천김시환以為此批簡為求雨而製作。[vi]

       

(十五)    忠清南道扶餘郡扶餘邑東南里

2005年扶餘東南里新建宅基中發掘的1次井中出土了1支百濟木簡。此簡兩端稍殘,長26.45釐米,寬2.05釐米,簡上有11字。至於其簡文尚未有定論。

(十六)    蔚山市中區伴鷗洞303番地新建公寓地

2006年至2007年的發掘中出土了129.3釐米長、4釐米寬的二面木簡。其上端為三角形,下部殘缺,其墨書前後各16字,不明其內容,疑為荷札。此簡出土於-1號溝,其中出土的文物的年代為統一新羅至朝鮮時代,而이용현考釋文字時指出簡文上見的名字或姓可能是新羅或高麗時代的。[vii]此簡的年代可能是統一新羅或高麗。


(十七)    忠清南道扶餘郡扶餘邑雙北里 현내들

2007年在雙北里현내들遺蹟出土了14支百濟木簡,其中7支有墨書。大部分的簡是二面的,亦有四面簡,簡上部或兩邊有契口,或中間穿洞。

(十八)    忠清南道泰安郡近興面程竹里竹島高麗青瓷搬運船

2007年至2008年在忠清南道泰安郡近興面程竹里竹島附近海中進行的發掘發現了36支高麗木簡。其木簡出於高麗師代的青瓷搬運船。其上部較完整的簡中可見上部兩邊的契口。從簡文中得知這艘船從眈津(今康津)出發,開往在京(今開城),此簡為荷札類。


(十九)    忠清南道扶餘郡扶餘邑雙北里280-5番地

2008年在扶餘雙北里新建創庫地內出土了6支百濟木簡,其中只有1簡可判讀。其簡為二面墨書木簡,下部殘缺,長29.1釐米,上部4.2釐米寬,下部3.8釐米寬,其上部中間傳洞。前後面各有57字。簡文中見「戊寅年」,在百濟「戊寅年」是威德王5年(558)和武王17年(618),因在此出土的文物主要是6世紀末以後的,故「戊寅年」可能是武王17年。


(二十)    忠清南道羅州市多侍面伏岩里875-6番地

2008年羅州伏岩里遺蹟出土了3支百濟二面墨書木簡。其中1支上部斷,李鎔賢以為此簡是關於統治和監督人力的紀錄,是每個月做的傳票。,正式文件基於這類傳票,為防止再使用,用刀削後再斷其上部。[viii]為綁繩子方便,簡上部或下部或上下部兩邊或一邊挖契口。與伏岩里同百濟簡陵山里木簡,二面墨書簡上部兩邊有契口,而四面簡不便做契口,挖了一圈。故伏岩里木簡可能上部契口的部分斷了而已,但其斷面下部見以刀削的痕跡,李鎔賢所說的為防止再使用斷的可能性亦仍然存在。

 

 

       

(二十一)    忠清南道泰安郡近興面馬島海底

20099月在馬島海中進行的發掘中首次發現50支竹簡,此外有17支木簡,皆為荷類,其時代為高麗。依簡文中所提的人名“大將軍金純永,干支和日期“丁卯10月”、 “丁卯1228日”、“戊辰正月”、 “戊辰219日”等可推知這艘船在戊辰年(1208年)219日之後才出港

 

三、    結論

 

三國時代已經有紙,《三國遺事》中有相關的記載,如《三國遺事‧太宗春秋公》:「又欲興師會唐兵,庾信先遣然起兵川等二人,問其會期。唐師蘇定方,犢二物廻之。國人未解其意,使問於云曉法師,解之曰:『速還其兵。』,謂畫犢畫二切也。」、《三國遺事‧元曉羈》:「亦因海龍之誘,承詔於路上,撰三昧經疏,置筆硯於牛之兩角上,因謂之角乘。亦表本始二覺之微旨也。大安法師排來而粘,亦知音唱和也。」、《三國遺事‧月明師兜歌》:「明又嘗爲亡妹營齋,作鄕歌祭之,忽有驚颷吹錢,飛擧向西而沒。」。而且7世紀初,高句麗的高僧曇徵還到日本傳授造紙法,如日本書紀推古紀:「十八年春三月高麗王貢上僧曇徵法定曇徵知五經且能作彩色及紙墨并造碾磑蓋造碾磑始于是時歟」。

那三國時代為何還用木簡呢?《韓國古代木簡》以為6世紀以後在韓國和日本木簡和紙並用,多量的資料書於紙,一般做簡單的紀錄、摘錄或習書的時候用木簡。但是只已經普遍使用了之後,在有些地區仍然使用木簡。因為木簡比紙忍性很大,多用為荷札、通行證等。[ix]李基東指出在日本奈良東大寺正倉院發現的統一新羅時代的民政文書於紙,同院所藏記載著景德王11年(752)以前的統一新羅村落、貢納、祿俸等的佐波理加盤附屬文件亦書於紙。由此推測行政文書主要書於紙,木簡可能有特殊用途。雁鴨池木簡中有簡記載勤務狀況的票札類簡、似乎寫宮廷宴會時官廷人的懷抱的詩文類簡、畫人的臉有不規矩的寫字的習書用簡。另外,狀態良好的幾支簡沒有墨書,可能是為了再次使用削過的。在日本平城宮蹟出土的2萬支木簡中百分之七的木簡是多次使用的,這點可參考。[x]

     

 

木簡中目前所知道其木簡樹種的不多,但從現有的材料來看,大部分的木簡是用松樹做的。此外,少數用栗木、枞木、柳木、柞木、柿子木、紫杉木等。[xi]韓國的國土之百分之七十是山,以上的樹種中松樹是最常見的。與紙比,取材方便,而且忍性也很大。因此,已經有了紙,還與木簡並用了。

目前所出土木簡的時代、國家以及其數量為如下:

三國時代

新羅

月城垓字木簡(1984-1985

34

城山山城木簡(1992-2009

277

金海鳳凰洞木簡(2000

1

百濟

扶餘官北里木簡1983-2003

12

宮南池木簡1995-2001

11

扶餘雙北里102木簡1998

2

陵山里寺址木簡2000-2002

28

桂陽山城木簡2005

1

扶餘東南里木簡2005

1

扶餘雙北里 현내들木簡(2007

14

扶餘雙北裡280-5木簡(2008

6

羅州伏岩裡875-6木簡(2008

3

統一新羅時代

雁鴨池木簡(1975

107

彌勒寺址木簡(1980

2

皇南洞376木簡(1994

3

慶州博物館內遺址木簡(1998

4

火旺山城蓮池木簡(2005

7

高麗

泰安竹島木簡(2007-2008

36

泰安馬島簡牘(2009-2010

67

不明

三國時代新羅或高句麗

二聖山城木簡(1990-2000

29

統一新羅或高麗

蔚山伴鷗洞木簡(2006-2007

1

 

【參考文獻

一、專書

裘錫圭:《古代文史研究新探》,(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6月)

國立昌原文化財研究所:《韓國 古代木簡(改訂版)》,(韓國:예맥出版

社,20067月)

《雁鴨池發掘調查報告書》,(1978年,國立慶州文化財研究所,網址:http://www.gcp.go.kr/text/text_view.jsp

蔚山發展研究院:《蔚山 伴鷗洞遺蹟──中區 伴鷗洞 303番地 아파트新築

敷地 發掘調查 報告書(本文)》,(韓國:세종出版社,20095月)

月城亥字發掘調查報告書1,(1990年,國立慶州文化財研究所網,網址:http://www.gcp.go.kr/text/text_view.jsp

月城亥字發掘調查報告書2(本文、照片),(2004年,國立慶州文化財研究所網,網址:http://www.gcp.go.kr/text/text_view.jsp

月城亥字發掘調查報告書2(考察),(2006年,國立慶州文化財研究所網,網址:http://www.gcp.go.kr/text/text_view.jsp

太田辰夫著,將紹愚、徐昌華譯:《中國語歷史文法(修訂譯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7月,第2版,第2刷)

《咸安城山山城Ⅲ》,(2004年,咸安城山山城(國立伽倻文化財研究所),網址:http://www.haman-sungsan.go.kr/

 

二、會議論文

姜鐘元:〈扶餘 東南里 錦山 栢嶺山城 出土 文字資料〉,(韓國木簡學會

4回定期發表會,2009330日)

김현철:〈蔚山 伴鷗洞遺蹟 出土 木簡〉,(韓國木簡學會2009年夏季워크

,慶北大學,2009814日)

金聖範:〈羅州 伏岩里 遺蹟 出土 百濟木簡 其他 文字 關聯 遺物〉,

(韓國木簡學會第3回國際學術大會──東아시아 古代木簡形態,慶北大

學,20081129

李炳鎬:〈扶餘 陵山里 出土 木簡 性格〉,(韓國木簡學會第1回國際學

術大會──韓國 古代木簡 古代  아시아 世界 文化交流首爾市立

學,2007110~11

박성천김시환:〈昌寧火旺山城蓮池出土木簡〉,(韓國木簡學會2009年夏季워크숍,慶北大學,2009814日)

 

三、期刊論文

裘錫圭:〈談談古文字資料對古漢語研究的重要性〉,《中國語文》,(1979年,第6期)

金聖範:〈羅州 伏岩里 遺蹟 出土 百濟木簡 其他 文字 關聯 遺物〉,

《木簡 文字》,(第3號,20096月)

劉金華:〈韓國出土木簡概略──尹在碩教授《韓國出土木簡的性質及其內容》概要〉,《東疆學刊》,(第21卷,第2期,20044月)

尹在碩:〈韓國出土木簡的性質及其內容〉,《國際簡牘學會會刊》,(第4號,台北:蘭臺出版社,20025月)

이판섭、尹善泰:〈扶餘 雙北里 현내들、北浦遺蹟  調查成果──현내들 遺蹟 出土 百濟木簡 紹介〉,《木簡 文字》,(創刊號,20086月)

 

四、參考網頁

慶南文化財研究院,網址:http://www.gicp.or.kr/

國立慶州文化財研究所,網址:http://www.gcp.go.kr/

國立扶餘文化財研究所,網址:http://www.bcp.go.kr/

《三國史記》、《三國遺事》,網址:http://www.krpia.co.kr/http://www.koreaa2z.com/

蔚山發展研究院,網址:http://www.udi.re.kr/index.php

韓國木簡學會,網址:http://club.cyworld.com/club/main/club_main.asp?club_id=52438391

咸安城山山城(國立伽倻文化財研究所),網址:http://www.haman-sungsan.go.kr/

 



[i] 太田辰夫著,將紹愚、徐昌華譯:〈跋──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孟子)〉,《中國語歷史文法(修訂譯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7月,第2版,第2刷),頁374~375

[ii] 裘錫圭:〈談談古文字資料對古漢語研究的重要性〉,《中國語文》,(1979年,第6期),頁437;《古代文史研究新探》,(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6月),頁156~157

[iii] 《雁鴨池發掘調查報告書》,(1978年,國立慶州文化財研究所,網址:http://www.gcp.go.kr/text/text_view.jsp),頁294

[iv] 國立昌原文化財研究所:《韓國 古代木簡(改訂版)》,(韓國:예맥出版社,2006

7月),頁24~25

[v] 李炳鎬:〈扶餘陵山里 出土 木簡 性格〉,(韓國木簡學會第1回國際學術大會──韓國 古代木簡 古代  아시아 世界 文化交流,首爾市立大學,2007110~11),頁

139~140

[vi] 박성천김시환:〈昌寧火旺山城蓮池出土木簡〉,(韓國木簡學會2009年夏季Workshop,慶北大學,2009814日),頁16~19

[vii] 김현철:〈蔚山 伴鷗洞遺蹟 出土木簡〉,(韓國木簡學會2009年夏季Workshop,慶北大學,2009814日),頁2

[viii] 金聖範:〈羅州 伏岩里 遺蹟 出土 百濟木簡 其他 文字 關聯 遺物〉,(韓國木簡學會

3回國際學術大會──東아시아 古代木簡形態,慶北大學,20081129),頁37

[ix] 國立昌原文化財研究所:《韓國 古代木簡(改訂版)》,(韓國:예맥出版社,20067月),頁11~12

[x] 《雁鴨池發掘調查報告書》,(1978年,國立慶州文化財研究所,網址:http://www.gcp.go.kr/text/text_view.jsp),頁290~294

[xi] 國立昌原文化財研究所:《韓國 古代木簡(改訂版)》,(韓國:예맥出版社,20067月),頁38~8394200232240~242、;《月城亥字發掘調查報告書2(考察)》,(2006年,國立慶州文化財研究所網,網址:http://www.gcp.go.kr/text/text_view.jsp),頁219박상진外:〈咸安山城 出土木簡 樹種〉,《咸安城山山城Ⅲ》,(附錄2,咸安城山山城(國立伽倻文化財研究所),網址:http://www.haman-sungsan.go.kr/2004年),頁459~466박성천김시환:〈昌寧火旺山城蓮池出土木簡〉,(韓國木簡學會2009年夏季Workshop,慶北大學,2009814日),頁8;蔚山發展研究院:《蔚山 伴鷗洞遺蹟──中區 伴鷗洞 303番地 아파트新築敷地 發掘調查 報告書(本文)》,(韓國:세종出版社,20095月),頁439

Posted by 알 수 없는 사용자
,